宝石居士
文章3
标签2
分类2
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力争五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!

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力争五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!

尽快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成“杭州的MIT”!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打造成科技强省建设的新地标!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作为十四五建设的重中之重!此言一出,社会各界哗然。
有关方面对高等教育之重视,杭电建设力度之大,速度之快,全国罕见!
2004年5月,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。
20年后,这一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即将迎来一个全新起点——
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力争五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

“五年创一流”杭电靠什么?

百年的历史积淀,从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到学军机器厂,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,杭电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,成就了今天杭电今天的全国百强大学。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关键之年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,更能实现突破式发展,跨越式进步。

从教育部到省政府,从国家到地方,各级各部门都密切关注学校发展,出台许多政策,多方位支持学校发展。尤其是《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(暂行)〉的通知》(教研〔2017〕 2 号)和《中共浙江省委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》,极大的提振了杭电创一流的信心,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可谓:”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学,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“。但是,高等教育始终是浙江发展中的一块短板,从数量和质量上看,都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相匹配。浙江人民强烈期盼办好一流的高等教育,迫切拥有更多自己的高水平大学,杭电创一流为不仅改善浙江教育生态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契机,更承载着浙江人民对优质的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。

“五年创一流”杭电怎么走?

一是要加快推进人才引进工作,组建学科交叉平台

学校将组建学科交叉平台,聚焦重点发展方向。学校以优势特色学科为轴心,以领军人才为核心,以重大项目为纽带,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,面向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问题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大力推进交叉学科群建设工程,探索完善能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。积极响应省市人才汇聚计划,争取5年内引进千名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。积极吸引港澳台高校高层次爱国人才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。组织学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院系负责人、学科带头人。

二是要加强经费投入,提升学校科研水平

要超常规培育优质资源,突出分类办学凝练特色,才能全面提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。要求有关部门提高学校预算经费,加大重点项目投入。要求学校集中优势资源,聚焦优势特色学科,加大投入力度,将不同类型学科分类分层进行管理。对优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投入,以标志性成果为建设目标,强化绩效考核,突出成果导向,以重点研究领域为突破口,引领学科整体提升,争创电子信息学科品牌的同时,也要积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建设,推动学校转型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。

三是要扩大发展空间,推动绍兴新校区建设

“虽然大校园不一定就是好学校,但好学校总是需要足够的校园空间,目前杭电这样的校园格局是难以承载世界一流大学的。”从立足百年基业、着眼长远发展出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是构建融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载体。不仅为杭电数字科技未来发展留足空间,也对绍兴创新驱动发展、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。

四是要创新办学模式,深化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

积极推动杭电老校区改建工作,完善产学研协同体系,以浙江推进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建设为契机,在文一路老校区实施建设国家级行业性科技平台基地、数字经济国际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基地、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孵化基地、浙商回归创业基地等‘四基’工程,将老校区打造成为高精尖人才的集聚地、创新创业的孵化地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。满足毕业生创新创业需求,和缓解部分毕业生就业压力。

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,积极推动学生赴海外交流;服务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让更多的留学生走进杭电,通过杭电了解杭州、了解浙江、了解中国。让杭电成为杭州国际化的新名片。通过建设科研和人文国际合作交流平台,努力扩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国际影响力。

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。“杭电创一流”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愿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,齐心协力,对标补短,攻坚克难,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层次,确保如期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。

本文作者:宝石居士
本文链接:https://gem.bago.top/2022/7/%E6%9D%AD%E5%B7%9E%E7%94%B5%E5%AD%90%E7%A7%91%E6%8A%80%E5%A4%A7%E5%AD%A6%E5%8A%9B%E4%BA%89%E4%BA%94%E5%B9%B4%E5%BB%BA%E6%88%90%E4%B8%96%E7%95%8C%E4%B8%80%E6%B5%81%E5%A4%A7%E5%AD%A6%EF%BC%81/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3.0 CN 协议进行许可
×